斗鱼 - 每个人的直播平台【官方指定平台】用户规模超6亿人!游戏流量如何撬动消费新场景?
2025-09-29斗鱼,斗鱼直播,斗鱼APP,游戏直播,电竞直播,手游直播,lol直播,英雄联盟直播,dnf直播,cf直播,绝地求生直播,王者荣耀直播,二次元直播,英雄联盟,绝地求生,和平精英,魔兽世界,三角洲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在“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条款里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
近期,小红书在复兴岛举办的“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静安建设电竞公园以及徐汇区建设“元界NeoWorld”元宇宙街区等情况,引起各方对上海游戏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上海游戏产业近年来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国内外的优势地位不断提升,并在线下细分消费场景表现亮眼,带动溢出效应显著,为提振消费拓展了新场景、创造了新模式。在培育新型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等政策契机下,游戏产业如何在提振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游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生态日益完善。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游戏用户规模6.74亿人,同比增长0.94%,实现历史新高。上海网络游戏产业持续领跑全国,全年销售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7.8%,连续13年保持正向增长。上海游戏行业坚持精品化战略,构建起覆盖研发、发行、衍生品开发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出一批兼具强IP属性、高流水表现与高用户黏性的优秀作品,文化影响、市场收益、经济贡献显著提高,已成为数字文化产业和在线新经济的代表性行业门类之一。
二是年轻群体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市场活跃。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是驱动上海游戏产业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当前,游戏玩家的消费场景已形成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多元格局。相关报告显示,超八成玩家愿意参与线下场景体验。线上消费以虚拟充值为主,而线下消费则拓展至沉浸式主题乐园、电竞体验馆、游戏IP联动餐饮、动漫游戏展会等体验式消费场景。这种“线上虚拟经济+线验经济”的双轮驱动,成为游戏产业带动消费增长的核心动能。
三是“游戏+”业态火爆,溢出效应显著。上海积极探索“游戏+文旅”“游戏+商业”等新场景新模式,通过游戏IP主题活动、沉浸式体验场景等,将游戏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动力。如小红书在复兴岛举办的“RED LAND”开放世界冒险岛活动,打造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将机甲风船台公园、工业仓库变为沉浸式游戏战场,活动首批3万张门票秒光,外省市购票者占56%。全长1.9公里的“元界NeoWorld”元宇宙街区在徐汇区正式亮相,成为游戏IP与现实交融的“次元奇境”,构建起游戏产业链与城区消费双向赋能的创新生态。游戏产业赋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价值提升,已在越来越多的实践案例中得到验证。
在上海游戏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产业认知、发展环境、推进举措、产品创新以及带动效应发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比如,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需要加强,游戏带动场景融合性消费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释放等。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更好释放游戏产业提振消费的潜力。
一要加强重大、前沿问题研究。深刻认识产业属性,测算评估产业规模,科学研判增量潜力,预测防范发展风险,精准确定产业地位,把握好游戏产业兼具文化与科技双重属性的特质,将其更好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政策制度引导支持。加大对游戏科技创新、文化科技融合、优秀产品研发、IP打造转化、重大赛事举办、专业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要加强对游戏核心技术的攻坚。发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优势,聚焦游戏引擎优化、游戏大模型训练等核心技术领域,支持游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开展协同研发攻关,增强自主核心技术力量,建设全球游戏科技产业高地,降低对国外基础工具和平台的依赖。
二要完善游戏产业算力支持体系。可建立梯度扶持机制,给初创游戏企业发放流量券与基础算力补贴,助其降低成本;对头部企业重大攻关等项目,提供高额算力券,推动技术突破与精品创作。
三要探索制定游戏产品评估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综合文化科技融合、IP塑造转化、文化传播效应、市场表现及消费带动价值等维度的游戏产品评估标准体系,引导、支持上海原创优质游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3.深化游戏与其他消费场景业态融合,激发游戏产业赋能文旅商体展联动消费作用
建议在短期展会、电竞赛事等活动期间,创新“游戏+商圈”深度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发放定向消费券、联动“上海旅游节”活动以及规划建设更多以游戏IP为核心的地标性沉浸式综合体和主题街区、商圈等手段,推动活动流量向日常消费与文旅体验转化,充分释放游戏IP多元化消费潜力。
同时,加强沪上“游戏+新业态”典型案例推广。积极推动游戏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推荐支持能够带动游戏实体取景地“出圈”、游戏场景落地景区街区的典型案例,为相关游戏开发商提供宣传和推广支持。
一要开展游戏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了解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系统摸排本市当前游戏产业人才队伍现状,精准分析行业发展对技术研发、创意设计、运营管理等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趋势,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科艺融合、科教融汇机制改革。鼓励支持游戏企业与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定制化人才培养。
三要加大人才发展政策、资源支持。对游戏行业领军人才、紧缺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支持行业组织牵头开展游戏行业新职业工种与新职业标准的研发,增强上海游戏产业的人才竞争力。
(作者分别为上海戏剧学院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